在南京的运动场上,选手挥舞着球棒,奋力奔跑,令人振奋的时刻接连上演;而在排球场地,球员们不断跳跃、扣杀,配合默契的瞬间则引发阵阵喝彩;射箭场上,选手们拉弓、瞄准、发射,专注的神情展现了他们的训练与技艺……随着多场赛事的顺利结束,南京市2023年的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校园体育联赛也迈入了过半阶段。截至7月底,共有超过10万人次参与其中,预计全年将有近20万人次参与14项赛事,南京的青少年们在参与这些运动中,不仅获得了乐趣,更进一步增强了身体素质。
在赛事丰富多元的背景下,小众项目也渐渐受到热捧。在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校园软式棒垒球联赛U10组的决赛中,琅琊路小学分校的王恩在关键时刻击出全垒打,瞬间引发全场的热烈欢呼,最终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以全胜的佳绩夺得市冠军。在这样的激情现场,自4月以来,南京的校园体育联赛每月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。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校园体育联赛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,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,成为南京校园体育的品牌项目。通过市区校三级联动,赛事面向全体学生,定期组织各类体育竞赛,旨在全面推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。
随着参与项目的不断增加,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所涵盖的体育项目已从最初的10个扩展到近20个,除了传统的田径、篮球、排球、乒乓球,棒垒球、射箭、高尔夫、攀岩、轮滑等小众项目同样吸引了许多参赛者。今年6月举行的软式棒垒球联赛,吸引了来自30所学校的65支队伍,近9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与,尤其是三、四年级(U10)组别更是创下了24支队伍参赛的历史最高记录。同样,4月举办的校园射箭联赛也吸引了45支队伍,近200名运动员参与。
南宁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校园体育联赛能够呈现多样化、特色明显的赛事格局得益于广泛的校园体育基础。在青奥会期间,南京就开始推动中小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,致力于“每校一品”或“每校多品”的推动。截至目前,已有236所市级阳光体育学校和29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,全市85%以上的中小学都拥有各自的体育特色。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基础,南京还结合高中体育课程改革,加大校园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的建设力度,自2016年创建了“校园阳光体育节十大联盟”,定期举办体育联赛,营造一年四季都能参与活动的运动氛围。
南京的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积极推进“5621”计划,力求在每个区推动至少5个运动项目,每个项目在6所小学、2所初中、1所高中布局。通过这一策略,已覆盖超过400所学校,并支持20所初中和40所高中开展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。“市区校三级联动”的机制有效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基础,同时也让每个新项目都能拥有忠实的参与者与观众。每年,参与南京各类赛事的青少年学生达到近20万人次。
在积极推动的过程中,南京始终将“健康第一”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。近日,在泰州举办的2025年江苏省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上,金陵河西学校的选手们表现出色,收获了男团全省冠军和女团全省亚军。身为“南京市羽毛球体育特色学校”,金陵河西学校在小学阶段开设了羽毛球课程,并在初中、高中设立选修课,优秀学生则被选拔进入专业队伍进行训练,这几年在省级甚至全国比赛中屡获佳绩。
在“健康第一”的教育理念下,南京将运动的乐趣融入日常课堂和竞技场中,学生们通过运动增强体质、锻炼意志,培养人格。数据显示,近年来南京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。2019年,南京一中与三中代表队在世界中学生U15排球锦标赛中双双夺冠。而在2021年的全国学生运动会上,南京的14个代表队中有13个项目由本市中学组建,团体总分、金牌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二。2022年,南京市代表团在省运会上获得2935枚金牌,再次创下全省第一的佳绩。
经过多年努力,南京在2025年的高校录取中也收获了喜人成绩,超过200名体育特长生成功进入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,这些都反映出了南京在青少年体育领域的持续发展与努力。